税務局根據有關法例,徵收税款及收費。入息及利得税主要是按納税人在上一年所賺取的入息和利潤計算,其他收費則基於個別收費範疇當年的實際表現。2009至10年度評定的入息及利得税,較上一年減少236億元(16.2%)
(
附表2),收費則較上一年度增加106億元(23.3%)。
利得税
個人、法團、社團和合夥賺取的應評税利潤,如在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均須課繳利得税。2009至2010課税年度法團和法團以外人士的徵税率維持不變,分別為16.5%及15%。
香港受到金融海嘯的衝擊,税務局在2009至2010年度評定的利得税下跌至742億元(
圖5),較上年度減少了294億元(28.4%)。地產和金融業的評税額佔總額的39.7%(
圖6),而各行業的評税額則載列於
附表3及
4。
圖5 利得税評税額
圖6 按業務類別劃分的法團利得税評税額比率
薪俸税
任何人士從任何職位(如董事)、受僱工作或退休金所得而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入息,均須課繳薪俸税,税款不會超過總入息淨額(不扣除免税額)按標準税率計算的數額。2009至10課税年度的標準税率維持在15%。
2009至10年度的總評税額較上年度增加8.7%,評税數目較上年度上升4.7%
(
圖7)。
附表5及
6列出以納税人的入息水平來劃分的評税資料和所獲扣減的免税額。2008至09課税年度寬減8,000元以內的全部税款,低收入納税人多獲扣減全數税款。在137.8萬名納税人中,計及扣減後仍須繳税的只有62.3萬人。
圖7 薪俸税評税
由於2008至09課税年度的標準税率由16%調低至15%,本年度按標準税率繳税的人士有21,140名,較上年度的9,469名增加了11,671名。他們所繳納的薪俸税税款約佔薪俸税評税總額的34.7%,較上年度的36.3%為少(
圖8)。
圖8 按標準税率繳税人士
僱主申報僱員薪酬的責任
僱主除了有責任在開始及終止聘用個別職員時通知税務局外,還要每年擬備報税表,詳列每名僱員的薪酬。過去一年,共有273,218名僱主向本局遞交僱員薪酬及退休金報税表。
税務局設有網上僱主税務講座,並同時在網頁提供有關填寫僱主報税表、僱主的税務責任、常遇疑難的解決方法等資料,藉以協助僱主明瞭有關的税務規定。此外,僱主亦可透過表格傳真服務,索取填寫僱主報税表和通知書的範本。
物業税
物業擁有人(包括法團)須課繳物業税,税款按物業的應評税淨值,以標準税率計算,而
2009至10課税年度的標準税率維持在15%。法團及非法團業務如就供業務使用的物業繳付了物業税,可以用該税款抵銷他們應付的利得税。以法團來說,他們亦須為物業收入課繳利得税,税率按公司利得税税率計算。為免每年須用物業税抵銷利得税,法團可申請豁免繳交有關物業的物業税。
附表7載有税務局記錄的物業分類及業權分類統計資料。本年度物業税的評税數目較上一年度上升2.3%。由於2007至08課税年度物業税獲税項扣減,上一年度的物業税評税總額大幅下跌。2008至09課税年度物業税沒有税項扣減,以致本年度的評税總額顯著上升,較上一年度增加111%(
圖9)。
圖9 物業税評税
個人入息課税
市民可選擇將入息總額以個人入息課税方式評税。按這項評税方式,納税人和配偶的一切收入會合併,扣除免税額,然後以與薪俸税相同的累進税率評税。如選擇適當,這個方法可為某類納税人(例如每項入息和利潤都分別按標準税率計税的人士)減輕他們的個人税務負擔。
由於2007至08課税年度各税種均可分別獲税項扣減,較少人選擇個人入息課税。上一年度個人入息課税的評税數目及評税額均下降。
2008至09課税年度個人入息課税可獲税項扣減,但利得税及物業税則不獲扣減,所以本年度選擇個人入息課税的人數上升。2009至10年度個人入息課税的評税數目較上一年度增加了27%,評税總額增加了70.1%(
圖10)。
圖10 根據個人入息課税作出的評税
事先裁定
税務局為納税人提供事先裁定服務。任何人士可就一項特定的安排,申請裁定如何把《税務條例》的條文應用在該安排上。
這項服務按收回成本原則收取費用。申請人須在申請時繳付申請費用:裁定有關「地域來源徵税原則」的申請費用為30,000元,而其他裁定則為10,000元。
若申請人在申請時已提交足夠資料,本局無需作進一步查詢,本局會盡量在
6個星期內回覆。
過去一年,本局處理了39宗事先裁定的申請個案(
圖11)。大部分的申請個案是關於利得税事宜的。
圖11 事先裁定數字
|
|
|
|
2008-09
數目 |
|
|
|
2009-10
數目 |
|
|
承上一年度有待裁定的個案 |
|
|
12 |
|
|
|
19 |
|
|
|
|
|
49 |
 |
|
|
|
|
35 |
 |
|
|
|
|
|
|
61 |
|
|
|
54 |
|
|
|
|
|
|
|
|
|
|
|
|
 |
|
作出裁定 |
|
29 |
|
|
|
23 |
|
|
|
|
 |
|
撤銷申請 |
|
8 |
|
|
|
9 |
|
|
|
|
 |
|
拒絕裁定 |
|
5 |
 |
|
|
42 |
 |
|
|
7 |
 |
|
|
39 |
 |
|
|
|
轉下年度有待裁定的個案 |
|
|
|
|
|
|
|
|
反對
納税人如不滿意税務局根據《税務條例》所作出的評税,可向局長提出反對。每年大部分的反對個案,是源於納税人未有依時遞交報税表,促使本局須作出估計評税而引致的。就該等估計評税提出反對,須同時呈上填妥的報税表及帳目(如適用者)。這類反對個案,大多能依據其後遞交的報税表得以迅速解決。至於其他反對個案,亦多數由納税人與評税主任達成協議而解決。只有少數反對個案最終須由局長作出決定。本局在2009至10年度共處理了超過68,500宗反對個案(
圖12)。
圖12 反對個案數字
|
|
|
2008-09
數目 |
|
|
2009-10
數目 |
承上一年度有待了結的個案 |
|
|
24,059 |
|
|
24,960 |
|
|
|
64,214 |
 |
|
|
|
69,391 |
 |
|
|
|
|
88,273 |
|
|
94,351 |
|
|
|
|
|
|
|
 |
|
協議解決(無須由局長作出決定) |
|
|
62,378 |
|
|
67,834 |
|
 |
|
由局長作出決定: |
|
|
|
|
|
|
|
 |
|
確認評税 |
|
452 |
|
|
410 |
|
|
 |
|
調低評税 |
|
348 |
|
|
172 |
|
|
 |
|
調高評税 |
|
119 |
|
|
94 |
|
|
 |
|
取消評税 |
|
16 |
 |
|
935 |
 |
|
63,313 |
 |
|
15 |
 |
|
691 |
 |
|
68,525 |
 |
|
轉下年度有待了結的個案 |
|
|
|
|
|
|
向税務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
納税人如不接受局長就其反對個案所作出的決定,可向税務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在2010年3月31日,委員會成員包括1名主席、5名副主席及97名其他成員。主席及副主席均為曾受法律訓練及具有法律經驗的人士。委員會在2009至10年度共處理了109宗上訴個案(
圖13)。
圖13 向税務上訴委員會提出的上訴
|
|
|
|
數目 |
|
|
在2009年4月1日有待聆訊或裁決的個案 |
|
|
74 |
|
|
|
|
|
103 |
 |
|
|
|
|
|
|
177 |
|
|
|
|
|
|
|
|
 |
|
撤銷上訴 |
|
30 |
|
|
|
|
 |
|
確認評税 |
|
45 |
|
|
|
|
 |
|
調低評税(全部) |
|
0 |
|
|
|
|
 |
|
調低評税(部分) |
|
19 |
|
|
|
|
 |
|
調高評税 |
|
11 |
|
|
|
|
 |
|
取消評税 |
|
1 |
|
|
|
|
 |
|
其他 |
|
3 |
 |
|
|
109 |
 |
|
|
|
在2010年3月31日有待聆訊或裁決的個案 |
|
|
|
|
向法院提出上訴
税務上訴委員會的決定是最終決定,但納税人或局長可依據《税務條例》第69(1)條提出申請,要求上訴委員會就某法律問題呈述案件,以取得原訟法庭的意見。除了以呈述案件形式上訴外,如果與訟雙方同意,上訴可按《税務條例》第67條直接移交原訟庭審理而無須經由上訴委員會進行聆訊。
在2009至10年度,原訟法庭就4宗有關《税務條例》的上訴個案(包括兩宗關連個案)作出裁決,其中所涉及的問題包括僱員離職時收到的酬金應否課税、案中的個人入息課税是否有效、以及某些利潤是否屬於生意性質並且不能獲豁免利得税。
上訴法庭在本年度內共作出了3宗有關《税務條例》個案的判決。其中1宗是關於納税人的利潤的地域來源。其餘2宗分別涉及僱員離職時收到的酬金應否課税及評税的終極性。
終審法院在本年度內判決了2宗個案,都是關於税務條例中反避税條文的應用,其中1宗亦涉及案中的支出是否屬資本性質。
圖14列載了在2009至10年度向法院提出上訴的個案統計資料。
圖14 向法院提出的上訴
|
|
|
|
原訟法庭 |
|
|
|
上訴法庭 |
|
|
|
終審法院 |
|
總數 |
|
 |
 |
 |
 |
 |
 |
 |
 |
 |
 |
 |
 |
 |
 |
 |
 |
|
在2009年4月1日有待聆訊或裁決的個案 |
|
|
15 |
|
|
|
4 |
|
|
|
2 |
|
21 |
|
|
|
|
|
8 |
 |
|
|
|
|
3 |
 |
|
|
|
|
2 |
 |
|
|
13 |
 |
|
|
|
|
|
|
23 |
|
|
|
7 |
|
|
|
4 |
|
34 |
|
|
|
|
|
|
|
|
|
|
|
|
|
|
|
|
|
|
 |
|
裁決 |
|
4 |
|
|
|
3 |
|
|
|
2 |
|
|
|
|
|
|
 |
|
中止 |
|
10 |
 |
|
|
14 |
 |
|
|
0 |
 |
|
|
3 |
 |
|
|
1 |
 |
|
|
3 |
 |
|
|
20 |
 |
|
|
|
在2010年3月31日有待聆訊或裁決的個案 |
|
|
|
|
|
|
|
|
|
|
|
|
|
|
商業登記
税務局致力維持有效率的商業登記制度。在本港經營業務的任何商號均須辦理商業登記並繳納有關費用。已登記商號可選擇每年或每三年換領商業登記證一次。截至2010年3月31日為止,共有13,745家商號選擇三年有效期的商業登記證。
財政司司長在2009年5月公布的紓困措施中,包括免收商業登記證費用一年。寬免適用於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期間(「寬免期」)開始生效的登記證。選擇一年有效期登記證的商號在該年度只須繳付破產欠薪保障基金的徵費450元,而三年有效期的登記證則須分別繳交商業登記費3,200元及徵費1,350元。
已就寬免期繳付登記費但不須於該期間續證的商號(即持有三年證而其屆滿日期在2010年
7月31日或以後;或其登記證在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內期滿但因結業而不須續領登記證)可申請特許退款。截至2010年3月31日為止,本局已發出特許退款給11,296家商號,退款金額合共1,600萬元。
受惠於豁免徵收登記費的措施,在2009至10年度已登記商號的數目錄得60,838宗的顯著增長,總數創945,134宗的新高(
圖15)。在2009至10年度新登記和重開的業務亦較上一年度增加4,671宗
(
附表8),全年發出的登記證數目亦相應增加。因寬免期只在2009年8月1日開始,商號仍須就2009年4月1日至2009年7月31日期間開始生效的登記證繳付登記費。相比上一年度整年都免收商業登記費,本年度收到的商業登記費收入大幅上升274.7%至5.79億元(
圖16)。
圖15 持有商業登記證的商戶
圖16 發出的商業登記證及已收的商業登記費
|
|
2008-09 |
|
2009-10 |
|
增幅 |
|
|
發出的商業登記證數目(總行及分行) |
951,345 |
|
999,029 |
|
+5% |
|
|
商業登記費[包括罰款](百萬元) |
154.4 |
|
578.7 |
|
+274.7% |
|
根據《商業登記條例》,每月平均銷售或收入總額不超過規定限額(主要憑提供服務以賺取利潤的業務:10,000元;其他業務:30,000元)的小型業務可申請豁免繳交商業登費和徵費。過去一年獲豁免繳費的個案有14,244宗,較上一年度增加了3.7%。
不獲批准豁免繳費的商號,可向行政上訴委員會提出上訴。委員會在2009至10年度共接獲
1宗上訴個案,但隨後都由上訴人撤銷(
圖17)。
圖17 向行政上訴委員會提出的上訴
|
|
|
|
數目 |
|
|
在2009年4月1日有待聆訊的個案 |
|
|
0 |
|
|
|
|
|
1 |
 |
|
|
|
|
|
|
1 |
|
|
|
|
|
|
|
|
 |
|
上訴成功 |
|
0 |
|
|
|
|
 |
|
上訴駁回 |
|
0 |
|
|
|
|
 |
|
上訴撤銷 |
|
1 |
 |
|
|
1 |
 |
|
|
|
在2010年3月31日有待聆訊的個案 |
|
|
|
|
印花税
印花税主要就在香港的物業和股票交易,以
及樓宇租賃的文件而徵收
(
圖18)。
受惠於經濟復蘇及資金流入,香港物業市場於2009至10年度表現強勁,交易宗數及價值均顯著上升,物業交易印花税的收入在2009至10年度高達162億元,較去年度大幅上升62%。
香港股票市場亦同樣回升。2009至10年度股票交易印花税收入上升至257億元,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9%。
整體來說,本年度印花税總收入升幅達32%,而加蓋印花的文件數目亦上升了8.8%(
圖19及
附表9)。
圖18 印花税收入組合
圖19 印花税收入
|
|
2008-09
(百萬元) |
|
2009-10
(百萬元) |
|
增幅/減幅 |
|
|
不動產 |
10,009 |
|
16,237 |
|
+62% |
|
|
股票 |
21,702 |
|
25,721 |
|
+19% |
|
|
租約等 |
451 |
|
425 |
|
-6% |
|
|
總額 |
32,162 |
|
42,383 |
|
+32% |
|
遺產税
遺產税是就已故人士在香港的遺產而徵收。遺產税的税率介乎5%至15%,視乎遺產的價值而定。遺產價值不超過750萬元則無須繳納遺產税。
《2005年收入(取消遺產税)條例》於2006年2月11日生效。凡在該日或之後去世的人士的遺產無須課徵遺產税,亦無須遞交遺產申報誓章及呈報表。在申請遺產承辦書時,亦無須出示遺產税清妥證明書。在2005年7月15日至2006年2月10日期間去世的人士的遺產,如基本價值超逾750萬元,只會被徵收100元的象徵性税款。隨著取消遺產税,新個案的數目逐年遞減。2009至10年度遺產税的新個案數目較上一年度下降18.8%至1,691宗(
圖21)。
圖20及
21展示過往兩年已評核個案的遺產組合和經本局處理的遺產税個案。
圖20 遺產組合
圖21 遺產税個案
|
|
2008-09 |
|
2009-10 |
|
|
新個案數目 |
|
|
|
|
|
完成個案 |
|
|
|
|
|
 |
|
須徵税個案 |
|
74 |
|
71 |
|
|
 |
|
豁免個案 |
|
2,078 |
 |
|
|
1,611 |
 |
|
|
|
|
|
|
|
|

本年度的遺產税收入為1.85億元(
附表10),較上一年度增加0.09億元(5.1%)。
遺產税須在遞交遺產申報誓章時繳納(或在死者去世後6個月內繳納,以較早者為準)。本局於本年度在未發出正式評税前已先收到的税款合共1.05億元(
附表10)。
博彩税
自2006年9月1日(即《2006年博彩税(修訂)條例》生效日)起,博彩税是就香港馬會賽馬博彩有限公司從舉辦賽馬投注所取得的淨投注金收入、香港馬會獎券有限公司所辦的六合彩的收益、及香港馬會足球博彩有限公司從舉辦足球比賽投注所取得的淨投注金收入而徵收。
在2009至10年度,賽馬投注博彩税、六合彩和足球博彩税的税率維持不變
(
圖22)。
圖22 2009至10年度博彩税税率
|
|
|
|
税率 |
|
|
|
賽馬投注 |
淨投注金收入 |
|
|
|
|
|
|
|
|
72.5% |
* |
|
|
|
|
|
73% |
|
|
|
|
|
|
73.5% |
|
|
|
|
|
|
74% |
|
|
|
|
|
|
74.5% |
|
|
|
|
|
|
75% |
|
|
|
六合彩 |
收益 |
|
25% |
|
|
|
足球博彩 |
淨投注金收入 |
|
50% |
|
|
註:* |
就海外投注,適用於指明地方(例如:澳門)的折扣率為40%,而適用於香港以外的地方(指明地方除外)的折扣率為50%。 |
在2009至10年度,賽馬博彩税和足球博彩税的收入分別增加了2.50%及1.09%(
附表11)。獎券活動(六合彩)的博彩税收入則減少了5.54%。2009至10年度整體的博彩税收入總額較上一年度增加了1.16%(
圖23)。
圖23 博彩税收入
|
|
2008-09
(百萬元) |
|
2009-10
(百萬元) |
|
增幅/
減幅 |
|
|
賽馬 |
8,089.2 |
|
8,291.7 |
|
+2.50% |
|
|
六合彩 |
1,585.3 |
|
1,497.4 |
|
-5.54% |
|
|
足球博彩 |
2,945.8 |
|
2,978.0 |
|
+1.09% |
|
|
總數 |
12,620.3 |
|
12,767.1 |
|
+1.16% |
|
酒店房租税
酒店及賓館須於每季完結後按指明的税率就住客所付房租繳納酒店房租税。在2008年6月30日及之前,税率為3%。
由2008年7月1日起,酒店房租税税率減至0%。在0%税率期間,酒店和賓館無須就客人住房收取酒店房租税,亦無須每季向印花税署署長提交酒店房租税報税表。
儲税券
納税人會在兩種情況下購買儲税券。
第一種情況是納税人希望儲錢交税。税務局提供兩項服務計劃,分別是以所有納税人為對象的「電子儲税券」計劃和專為在職及退休公務員而設的「即賺即儲」計劃。納税人開設儲税券帳戶後,可透過多種方法購買儲税券,包括銀行自動轉帳、電話、互聯網和銀行自動櫃員機。而在「即賺即儲」計劃下,在職或退休公務員可以每月從薪金或退休金中扣除一筆指定金額用作購買儲税券。儲税券在用以繳付税款時可賺取利息,而利息是以購買日訂下的利率計算,生息期以36個月為上限。
在2009至10年度,「電子儲税券」計劃的買券數目和款額較上一年度分別增加5%及21%,但「即賺即儲」計劃則分別減少1%及5%(
附表12)。總款額較上一年度增加14%(
圖24)。
第二種情況是税務局局長要求對評税作出反對的納税人,購買與爭議税款等額的儲税券,用以在有關反對或上訴獲裁定後,繳付應課税款。利息只根據最後須向納税人退還的儲税券數額,以持券期內生效的浮動利率計算。
圖24 售出儲税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