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稿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處)
九、社會發展
設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
265. 政府致力構建長者友善的樂齡社會。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成立的「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工作組)已於5月公布30項措施。政府會聯同香港工業總會制訂「銀色Q嘜」,以及與業界進一步研究就銀色產品制訂更多大灣區標準,便利業界為長者提供更多選擇。
266. 高齡化是全球問題,2046年香港65歲以上人口將佔整體的36%。為應對社會高齡化挑戰,政府會成立「社會高齡化對策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帶領各政策局制訂對策,除了涵蓋安老、醫療、房屋、文化康樂、樂齡科技等,亦會考慮推動銀髮經濟進一步發展,並會諮詢安老事務委員會,在明年提交報告。
推動婦女發展
267. 我們會將「婦女自強基金」的年度撥款由每年2,000萬元增至3,000萬元,資助婦女團體及非政府機構推行更多推動婦女發展項目。政府明年亦會舉辦第二屆「香港家庭暨婦女發展高峰會」。
鼓勵生育
268. 本屆政府改變以往政府「不干預」生育政策,於2023年推出「組合拳」鼓勵生育,推出不同稅務優惠,包括居所按揭利息或租金額外扣稅額、輔助生育醫療開支扣稅額、提升子女的基本免稅額及出生年度增加額外免稅額。亦推出各項支援措施,包括推出可縮短輪候時間一年的公屋「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居屋「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增加額外幼兒照顧服務名額、擴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18區、增加政府醫療輔助生育服務名額,以及推出2萬元的新生嬰兒獎勵金等。
269. 截至8月底,超過5 300宗公屋申請在「家有初生優先配屋計劃」下獲縮減一年輪候時間;剛剛於8月完成選樓的居屋銷售計劃中,有超過800個有初生子女的家庭透過「家有初生優先選樓計劃」購入單位。
270. 新生嬰兒數目自2017年起連續六年下跌,但2023和2024年出現了不跌反升的現象,而2024年更有顯著新生嬰兒增幅,按年多約3 500名,增加約11%,共36 700名。
271. 我們會進一步推出「組合拳」措施鼓勵生育,包括:
(i) 延長初生子女可享額外免稅額的時間,由一年增至兩年。由2026/27課稅年度起,在每名子女出生後首兩年,納稅人可就該名子女享有雙倍免稅額(即26萬元)。措施適用於該課稅年度末所有未滿兩歲的子女。
(ii) 進一步加強日間嬰幼兒照顧,未來三年將新增15所資助幼兒中心,合共提供約1 500個零至三歲的兒童日間照顧服務名額,比現時規模增加近一倍。社署亦會適當地把較多的服務名額撥作照顧零至兩歲的嬰幼兒。
(iii) 在校課後託管服務方面,我們會在本學年擴充「在校課後託管服務計劃」,名額不再設上限,方便家長外出工作。
(iv) 為方便孕婦輪候醫療服務,設立關愛窗口。基層醫療署並會聯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及醫管局婦產科,提升婦女在孕前、產前和產後的健康教育和服務,提供實用資訊。
(v) 支援輔助生育方面,人類生殖科技管理局已修訂法例,今年12月生效,取消供自用的配子和胚胎的法定儲存期限,為有意生育人士提供更大靈活性。醫管局會繼續增加輔助生育服務名額,2025-26年度會由兩年前的1 100個增至1 500個。
(vi) 推廣家庭友善,會繼續透過《好僱主約章》²⁸鼓勵更多僱主參與,及實施有利育兒的家庭友善僱傭措施,如彈性工作時間。
兒童保護及支援學童
凝聚家庭 守護兒童
272. 政府會在北都古洞北新發展區設立一間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支援區內家庭及兒童。我們會協助及教育離異父母,協商共同肩負照顧子女的持續責任;亦會為離開兒童住宿照顧服務而缺乏家庭支援的青少年提供過渡性支援。
273. 為配合《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的實施,政府已推出《強制舉報者指南》,協助強制舉報者掌握保護兒童的原則,並會繼續為社福界、教育界及醫療衞生界的指明專業人員提供培訓及相關資源。教育局亦會加強推廣正向家長教育。
增強特殊需要兒童支援
274. 政府會為接受「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特殊需要兒童,在升讀小學後的第一個學期提供銜接和支援服務。
支援少數族裔
275. 少數族裔是香港大家庭的重要部分,政府一直致力為少數族裔在學習中文、日常生活、社區融合等多方面提供支援。
加強支援少數族裔融入社區
276. 民政總署會在服務北區及離島區的支援服務中心各增設一支少數族裔關愛隊,同時於全港十間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設立「青年網絡」和「婦女網絡」,推行更多專為少數族裔青年及婦女而設的活動;並在今年12月增設一間少數族裔傳譯及翻譯服務中心,亦會持續加強宣傳種族共融的訊息和電台節目。醫務衞生局會推進試行計劃,為少數族裔人士提供情緒支援及輔導服務中心。
少數族裔就業
277. 我們會繼續推行為少數族裔專上學生而設的政府部門實習計劃,並提供職場中文基礎培訓。政府部門可按需要設計以工作為導向的語文能力測試,為申請人提供多一個途徑達到語文能力入職要求。我們亦會持續向少數族裔發放政府招聘訊息,吸引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公務員團隊。
支援非華語學生
278. 我們會於2026/27學年把專為非華語學生設計的「漢語水平考試」學習材料,由高小推展至初中,亦會持續籌辦課後中文學習班和組織跨校教師學習社群。
持續優化關愛隊服務
279. 18區關愛隊將開展第二期服務,我們按地區需要新增了三支「關愛隊」小隊,並優化了第二期服務的關鍵績效指標。為了讓關愛隊持續提升服務,政府根據去年《施政報告》增加資助金額五成,同時給予這些義務關愛隊更多行政支援,包括聘用行政人員。在應急支援方面,我們亦會加強培訓,讓關愛隊持續與政府部門、公共事業機構及地區組織有更多聯繫和合作。
改善大廈管理
280. 民政總署會推進多項改善大廈管理的措施,包括在各區議會下設立工作小組交流經驗;按「聯廈聯管」試驗計劃的成效推廣至其他地區;檢視《建築物管理條例》等。
281. 我們將優化處理樓宇滲水問題的檢測程序,利用科技加快確定滲水情況及責任誰屬,要求業主在指定時間內自行檢查和糾正,否則政府會採取進一步行動並向其收回費用,促使業主履行妥善保養物業的責任,並積極推動以調解方式解決住戶之間的爭議。我們亦會在舊式樓宇引入「物聯網火警偵測系統」替代傳統的消防裝置及設備。
第十章 結語
282. 今天的香港,站在邁向「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我們正處於經濟轉型期,這過程逆轉不了,轉型是邁向經濟更強大的必經過程。
283. 過去香港經歷過多次經濟轉型。從賣大光燈發達的大笪地時代,到商場成行成市取代了大笪地,大光燈不再大賣;由工廠林立搶女工,到廠家紛紛北上,開創一片新天地;從每人都買一部隨身BB傳呼機,到每人改買手機再難看到BB機店鋪,每次轉型迎來的都是經濟更強大、收入更多。
284. 這些轉型背後,承載着無數香港人拼搏奮鬥的故事,靠的是改革變通、自強不息。這些是香港人的特質,香港成功的DNA。
285. 我們不能自滿,也不應妄自菲薄。過去三年,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不斷闖高峰。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穩居世界第三;整體競爭力連續兩年上升共四位至世界第三;人才競爭力共上升12位至世界第四;香港公司註冊數目創歷史新高;境外進駐香港的公司亦創歷史新高;家庭收入中位數上升11%,增加3,000元。這些客觀評級和數字,反映香港經濟前景光明和國際的信心,也彰顯了香港在「一國兩制」下長期繁榮穩定的強大生命力。
286. 世界在變,香港同時面對挑戰和機遇。祖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香港最強大後盾,最龐大機遇;香港同時享有國際機遇的疊加優勢,機遇明顯大於挑戰。只要我們團結一致,改革創新,自強不息,我們的共同家園香港必定更美好,東方之珠必定更耀目光芒。
²⁸《好僱主約章》簽署機構須承諾會致力成為一個以僱員為本的僱主,採納良好人事管理措施。
香港時間13時58分